《深海谍战之惊蛰》:新时代的谍战剧类型突破感召年轻世代爱国情
正在热映的《深海谍战之惊蛰》,就将“惊蛰”当做了最强烈的象征:这是被逼当日本间谍的“陈山”得到允诺的自由日子,是这场日军、国、共三方情报斗争的终点。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深海谍战之惊蛰》试图从类型剧里走出新路子的自信,寻找到新的生机盎然。
类型剧里类型多
2009年《潜伏》的大热让谍战剧成为热门类型剧,由此定义了“谍战剧”的基本模式。10年时间里,谍战剧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中类型化程度最高、创作手段最为成熟的剧种之一。
和其他成熟的类型剧相似,谍战剧现在也面临着在大题材之下进行深入细分的选择。近年来,数量众多的谍战剧开始从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黎明之前》(2010)、《悬崖》(2012)、《伪装者》(2015)、《风筝》(2017)等成为谍战剧的经典之作,极大丰富了谍战剧的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也迅速提高了观众群体的审美标准。“老戏骨+流量明星”的人员搭配、多面间谍或双面人生的基本人设、“CP感”的塑造、制作更加精良等,成为明显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谍战剧在类型的杂糅、视觉呈现方式、叙事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强烈的改变,突出体现在叙事特征的多元化、镜头语言的丰富、信仰的隐形表达、对个人主义的宽容和对历史的反思,由此产生了男主人公走下神坛、女主人公不再是花瓶、反派有智商有挣扎、从个人到群体塑造等特点。这些特点从某种程度上与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高度吻合,体现了新时代电视剧产业链对光明的颂扬、人性的关注。
电视剧类型化创作是对观众期望的一种保证,是电视剧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结果,也因此成为观众、市场与创作者达成的最大公约数。由于观众视角的日益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审美的改变,中国的类型剧逐渐在“跨界”融合,不断增添新元素,由此推动多元化变革,以突破来提升观众的满足感。近年来,在互联网语境下,多元文化价值在碰撞、融合,谍战剧加入了情感、恐怖、刑侦等各方面元素,角色的生活化、个性化、不完美化成为主流。
《深海谍战之惊蛰》正是在经过10年来高密度、多类型的谍战剧冲刷后,中国电视剧人的又一次新探索。这一次,有了更不一样的意义:《深海谍战之惊蛰》入选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电视剧百日展播”剧目,代表了主流对其的认可。同时该剧在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新类型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无论是角色设定,还是演员表演,充分运用观众的语言和欣赏习惯进行镜头表达与风格呈现,使得主题感召力最大化爆发。在观众的热烈讨论中可以看到对剧情与价值观高度认可,“不求胸怀天下济苍生,只愿不负家国不负心。不论身在何处,陈山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捐身躯照汗青。无数革命先烈的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守初心,担使命,奋勇争先,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向烽火年代所有的无名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深海谍战之惊蛰》不仅很好地传播、宣扬正能量,也进一步深入培养着观众审美、夯实价值观根基。
“惊蛰”里的丰富人像
《谍战深海之惊蛰》是根据知名编剧海飞的同名小说《惊蛰》改编,以1941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混迹社会底层的陈山因长相酷似军统特工肖正国而被日本特务头目荒木惟选中为打入重庆军统内部的日本特工。陈山的家国意识、正义意识逐渐觉醒,在与共产党员的感召下,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在上海与重庆的双城辗转与三面间谍的身份转换中,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应该说,《深海谍战之惊蛰》这个故事比以往其他同类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局中局”“谍中谍”的既视感。主角“陈山”和别的同类剧主角具有类似的地方——“双面间谍”(反动派特务与幕后英雄)、“反差人生”(从混混到地下工作者),又不一样——在上海滩混混、日本间谍、军统特务、我地下工作者的4种身份中辗转,在与两个女人的“CP塑造”中纠缠。
有没有一种“韦小宝”的感觉?作为金庸收山之作的《鹿鼎记》,塑造出的“韦小宝”正是在塑造了无数国之大侠如郭靖、大气男儿如萧峰等一系列“大男人”之后的“小男人”,由此开辟出了金庸作品中独一无二的人物设定。《深海谍战之惊蛰》在人物线、情节线上也颇有《鹿鼎记》中“剪不断理还乱”般的纠葛、游离行走于天地会和皇宫的惊险。
也正是在主角身上这种令人纠结、烧脑的身份转变,和全剧丰富的情感线、谍战线等紧密相连,极大扩展了受众视野。《深海谍战之惊蛰》一剧从开篇就充满了巨大的冲突和强烈的张力,而开篇快速凌厉的剪辑方式也带动观众快速跟随剧目前进。
谍战与情感水乳交融的结合
近年来,人性化而不脸谱化、介于主旋律与多样化之间成为主旋律作品扩大收视率、覆盖率,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重要选择。因此,不同类型剧的互相渗透、融合,不同分类演员的互相映衬、扶持,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艺术和商业有冲突,但并非不可调和。在满足观众对于更高质量文艺作品需求的过程中,类型剧的融合也正是为了满足不同细分领域观众的喜好,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而网络年轻一代的观众对颜值、偶像、色彩等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故事内容本身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主义影响了作品的创作去向。
个性化的艺术作品需要很多天才创作人员做艰苦、长期的思考和劳作,偶像化的艺术作品则容易将核心放置在爱情桥段上。“谍战剧+情感剧”往往是“老戏骨+流量明星”的对应。在互联网语境下,如今的年轻观众尤其是小女生的审美还是以“颜值”作为第一标准,喜欢小鲜肉、沉浸爱情桥段,她们对谍战剧的喜好集中在偶像剧的魅力上。
《谍战深海之惊蛰》在一众剧集中,依靠对民族精神的细腻刻画和对剧情的年轻化表达,成功吸引了大批观众目光。剧中对革命先烈进行了细腻刻画,他们在烽火乱世中燃烧的青春,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一代国人的民族大义,点燃了祖国的光明;也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当代观众的热血,传承了不朽的革命精神。张若昀、王鸥、阚清子、孙艺洲等演技与人气兼具的年轻演员,担起本剧大梁,贡献了出色的演技,还打造了“献礼剧+流量”结合的新模式,更是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张若昀、王鸥、阚清子、孙艺洲几位青年演员,在演艺生涯中,已经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形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也通过自己的演技积累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在网络舆论场既有“观众缘”,也有流量,更有讨论度,几位主演担纲,天然地积累了更多关注。
其实纵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电视剧百日展播”的相关作品,虽然都是主旋律作品,但其拍摄风格、故事情节都更倾向于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亲和、平民化的视角,包括选用偶像演员出演、题材表现更热血和年轻化。《深海谍战之惊蛰》同样如此,把悬疑、推理、文艺、言情、背叛、家国等各种元素混杂,但场景、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集中,主线索非常突出,在情节设计、人物刻画上也比较极致,通过细节化的表现方式呈现故事,拷问人性,也拷问信仰。基本在线的表演让年轻观众在满足偶像剧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对剧情本身隐藏着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彰显。(蹇叨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